港股线上配资_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_炒股配资平台哪个
港股线上配资 你的位置:港股线上配资_实盘配资平台有哪些_炒股配资平台哪个 > 港股线上配资 > 守护粮食安全的惠州“粮”方

守护粮食安全的惠州“粮”方

发布日期:2024-02-26 09:08    点击次数:191

  秋意浓,粮仓满。11月初,行走在惠州田间地头,满眼尽是沉甸甸的稻穗,一派丰收景象。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粮食生产大市,惠州如何冲破分散土地不利于机械化生产的桎梏?如何在有限耕地上提高种粮效益、拉动种粮积极性?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当前,惠州以守住耕地红线、严守粮食安全为目标,落实耕地保护硬措施,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倾向,通过大力引进作物新品种,改良农机农艺技术措施,不断提高耕种效益、推动荒地复耕复种,拿出了严守粮食安全的惠州“粮”方。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乌天宇摄影:南方日报记者王昌辉(除署名外)

  盐碱地再收致富粮

  日前,在惠东县铁涌镇河潭村,一大片稻田迎来丰收。站在稻田高处向东望,几百米外就是考洲洋,平静的海面上漂浮着一排排蚝排,空气中弥漫着阵阵稻香和海水的咸腥味。

  “这片盐碱地约200亩,因连年海水倒灌荒废了30年。”如今,盐碱地通过农业科学技术手段,重新改良成为丰收良田,铁涌镇农业农村办主任林汉其难掩激动地说。

  去年下半年,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联合省农科院专家团队对这片盐碱地进行了技术改造,通过土壤改良、耐盐稻种栽培和科学管护等方式,实现了惠州盐碱地稻作改良的首次突破。

  如今,这片盐碱地再次迎来耐盐水稻丰收。11月6日,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惠东县农业农村相关部门等技术人员,对今年晚造水稻进行了采收测产。

  结果显示,此次晚造水稻亩产干谷982.96斤,相较于去年数据719斤增产37%,产量实现了较大幅度提升。这样的数据,再次让参与盐碱地改造的农技人员为之振奋。

  “这是耐盐水稻品种优中选优的结果。”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种子部部长单泽林介绍,在去年试种耐盐水稻南桂占获得成功后,今年该中心继续联合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开展耐盐水稻品种试验,再次筛选出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最终结果表明,这些品种高耐盐和高产、优质的优势突出,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盐碱地种植改良,选育适宜的水稻品种是一项重要工作。“我们在今年早造期间,引进了14个耐盐水稻品种,在铁涌盐碱地种植后,模拟海水倒灌试验,最终对比筛选出了表现较好的3个品种,于晚造期间开展大田生产试验。”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研究员刘传光说。

  试种成功只是第一步,把品种推广到种植户手中,变成致富粮才是根本目的。单泽林表示,接下来,该中心将举办耐盐水稻新品种暨配套栽培技术培训班,在惠东县沿海乡镇大力推广耐盐水稻品种及配套种植技术,为全市撂荒盐渍化耕地复耕复种提供科技支撑。

  探索旱地

  种稻新模式

  粮安天下,“种”筑基石。现代种业技术不仅能够实现对盐碱地改良复种,在与科学的农业技术、先进的农业机械结合后,还可以达到提高种植收益的效果,这样的变化在几十公里外的惠城区同时上演。

  “第一个品种,湿谷重933.8斤……第二个品种,湿谷重950.5斤,旱作水稻试种成功!”11月7日上午,在惠城区汝湖镇仍北村的一片金灿灿的农田里,传来一阵欢呼声。

  时间拨回到3个月前,同一拨人在这里对20亩曾荒废的农田进行了旱作水稻播种,这次水稻栽种直接跳过了水浸田、育秧等步骤,共选用了4个旱作优质稻种,利用新型农机——多功能精量气播机,直接将种子“注入”旱田之中。

  如今,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旱作稻田迎来丰收。当天,农业技术人员和种粮大户共同见证了这片水稻的丰收测产,最终结果让大家喜出望外。

  “目前的产量已与水田种稻产量相当,但却大幅降低了种植成本。”惠州市农业农村综合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祝升直介绍,旱种水稻节省了育秧、运秧、插秧等过程,节约了种粮成本,对于很多面临水源不足、引水困难等问题的农田,以及撂荒耕地来说,是一个非常值得推广的种植方案。

  种粮,成本是迈不过去的一道坎。负责此次旱作水稻的种粮大户——茂农农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畅新算了一笔账,传统水田需要进行育秧移栽,这里面就会产生育秧盘、薄膜、人工移栽等费用,每亩地约200—300元,而旱作技术升级后,这些成本全都可以省下了,“省下的就是赚到的,而且种植管理效率还提升了,让社员有时间管理更多农田。”王畅新开心地说。

  其实,作为一种轻简化栽培方式,旱作水稻已经在其他种粮大省陆续推广,农业科学工作者通过育种技术,不断改良稻种属性,提高其环境抗逆性,研究出了众多适宜降水量少、农田水利条件差,且口感品质优异的优新旱作稻种。

  “旱作水稻要实现高产,种植技术很重要。”祝升直介绍,旱作水稻因前期土壤无积水过程,会导致稻田杂草更加频发和复杂,除了选好稻种外,要更加注重水稻生长期的水肥管理和病虫草害防控,“目前,这些都可以通过调整栽培技术、配备专用农机的方式实现。”

  现在,王畅新的种粮信心更足了:“合作社现在共有200亩农田,明年我们计划更大面积采用旱作水稻种植方式。”

  种业振兴支撑“甜蜜事业”

  除了水稻,玉米也是惠州的重要粮食作物。近年来,为推动鲜食玉米产业发展,惠州大力引进、示范玉米新品种,通过品种革新带动产业升级,以提高玉米产量、收益,带动种植积极性,保障粮食安全。

  日前,以“绿色引领,种业振兴”为主题的第二十二届广东种业大会鲜食玉米展示惠州分会场在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召开,现场展示了来自省内外农业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及种业企业等提供的鲜食玉米品种81个。

  据了解,这些新品种玉米是在惠州农科所技术人员精心管理下,采用智慧农业物联网系统、水肥一体化灌溉施肥等技术开展栽培,并对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等技术进行了探索试验。

  琳琅满目的玉米新品种,让来自惠州各县区的农业技术人员和种植大户目不暇接,纷纷上前品尝、咨询。经过现场观摩考察,惠州农业技术专家根据品种特征特性的表现,筛选出仲甜18号、广黑甜糯1803、广良糯6号等10个品种进行重点推广。

  农业要发展,种子是核心,技术是密码。“在玉米小喇叭口期后,减少化学农药施用,是减少化学农药使用量和残留量,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生态环境安全的关键。”在展示现场,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郭义向参观者介绍了玉米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他指出,使用害虫天敌、光诱和性诱等生物、物理手段,已成为绿色农业的新方式,并展示了来自该所研发生产的益蝽、复合蜂球、叉角曙厉蝽等生物产品。

  如何在有限的农田上提高亩产效益,也是此次展示会的一个看点。在示范农田中,技术人员向参会者介绍了“带状复合种植”技术,通过把毛豆或者花生在玉米地中间种,利用作物高低差,让阳光、地力、养分等条件均匀分配,实现多作物协同增产增收。

  “根据测产,毛豆与鲜食糯玉米复合种植每亩可收玉米鲜苞1600斤、毛豆500斤,花生与鲜食甜糯玉米复合种植每亩可收玉米鲜苞2200斤、花生湿果荚178斤,玉米鲜苞产量与同品种净作相当,并且还能增收毛豆和花生。”惠州农科所技术人员介绍。

  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副教授冯发强指出,广东是仅次于云南的鲜食玉米种植大省,惠州则是省内重要的鲜食玉米种植和加工基地之一,年种植面积约40万亩,其中汝湖镇是甜玉米专业镇,拥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在冯发强看来,通过新品种示范推广,找到适宜惠州本地气候的优质品种,进而产业化、品牌化、推动三产融合是惠州玉米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

  ■观察眼

  拓展更多有效耕地

  加快新品种引种推广

  散户种粮成本居高不下,老一辈传统农民年老力衰,粮食收益对年轻人吸引力不足,谁来耕地、如何提高种植效益,已成为时代之问。

  不同于北方大面积的平原耕地,岭南地区农田往往零碎、分散,不利于土地整块连片流转,不适合推行大面积机械化种植,保障粮食生产面临诸多现实难题。

  在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中,惠州是仅次于肇庆的产粮大市,也是正在崛起的新型工业城市。随着土地租金、劳动力成本不断攀升,在有限的耕地面积上确保粮食产量稳增不减、保障好粮食安全,是惠州“三农”工作的重要课题。

  保障粮食安全根本出路在科技。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拓展更多有效耕地是降低粮食安全风险的途径之一。当前,惠州农业部门在推动盐碱地改造方面已取得显著进展,下一步要继续聚焦盐碱地土壤改造、耕地地力培育等领域,开展关键技术研发应用,加强土壤健康研究,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进一步改善水利条件和土壤环境不佳的撂荒地。

  另一方面,要持续加快新品种引种推广,从源头上消除粮食安全风险隐患。经过多年农科育种,越来越多适宜不同气候、土质环境的粮食品种进入市场,要进一步加强对新型作物品种的种植试验、示范推广,支持种植龙头企业与研究机构建立产学研联合体系,用现代种业筑牢粮食安全基石。

  此外,要进一步加强信息化手段监测耕地数量和质量,建立健全耕地资源监测体系,利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前沿数字和信息化技术,创新耕地数据管理模式,实现资源数据监测与开发利用,为耕地保护提供基础数据支撑。